普洱基礎設施段巡檢人員在檢修被動防護網。周濤 攝
中老鐵路新平隧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境內,高大巍峨的哀牢山脈在這里綿延。在元江、阿墨江的流水深切作用下,這里山河交錯,懸崖絕壁較多,給普洱基礎設施段玉溪橋路檢修工區(qū)的日常養(yǎng)護工作帶來了不小挑戰(zhàn)。入汛以來,工區(qū)加密巡檢頻次,每逢降雨都會對隧道周邊進行專門檢查,確保列車安全通過。
“大家小心腳下,別踩到臺階上的樹棍和石塊,避免滑倒。”5月31日13時許,烈日透過云層灑向哀牢山間的田壩,旁邊近乎垂直的山體坡面上,普洱基礎設施段玉溪橋路檢修工區(qū)工長賴長福的喊話聲打破了山谷的寧靜。
肩扛著大鐵錘的賴長福向隊伍前方望去,375級臺階沿著山勢鑲嵌在山體中,年輕的工友們一個個扶著鐵欄桿,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,黃色的工裝在綠色植被的映襯下格外醒目。他們此行的任務是到中老鐵路新平隧道入口處,對新修建的被動防護網、排水溝等工程設施進行月度巡檢。
“按照段防洪工作管理辦法規(guī)定,工區(qū)每月要對隧道上方的山體進行巡檢。”賴長福介紹,玉溪橋路檢修工區(qū)負責中老鐵路研和站至元江站約75公里范圍內的橋、隧、涵、路基以及鐵路附屬設備設施的檢修任務。
雨季來臨,隧道頂部的山體經受雨水、溪流沖刷,內部含有大量水分,存在山體滑坡、坍塌的風險。2024年以來,普洱基礎設施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在中老鐵路沿線持續(xù)開展防洪安全隱患整治。僅在新平隧道入口,他們就修建排水渠80米、臺階步道182米,布設被動防護網60米,大大改善了檢修作業(yè)條件。
“這里地勢險要,工程車上不來,大家要全程重裝徒步,手腳并用地穿荊棘、過樹障,還會被蚊蟲叮咬,我們都隨身攜帶藥品。”賴長?;貞浧鹬暗臋z修經歷。
盡管有了臺階步道,但肩扛手抬著工具設備,在炎炎烈日下攀爬近60度的陡坡,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13時30分,巡山小隊抵達隧道上方的小樹林。這里的坡面上草木葳蕤,坡下不時有列車鉆入隧道。赤日炎炎下,大家顧不得休息,按照既定分工,迅速分散到林子里行動起來。
賴長福帶隊的一組隊員肩扛鐵錘、撬棍,搜尋和搬運松動的危石。班長蘇其順則帶領另一組隊員,拎著砍刀、繩索,砍伐和移除倒伏的危樹。
“這棵‘歪脖樹’的枝條伸到了防護網上,而且枝條已經干枯變黑,隨時可能折斷,并有被山風裹挾上道的風險,我們必須及時清理?!碧K其順說。只見他對著目標樹木揮舞砍刀,工友們則在遠處牽著繩子,繩子的另一頭拴著目標樹木的樹枝。
“準備!”“一二,拉!”整齊的號子聲,和著樹枝的斷裂聲,砍下的樹枝被抬至安全地帶。
15時許,賴長福再次召集全體搜山隊員?,F(xiàn)場分析和簡單分工后,蘇其順和橋隧工郭鑫系好安全帶,準備攀爬被動防護網作業(yè)。
兩人所在位置的山坡下方,由高強度鋼絲編織而成的被動防護網像一道城墻傾斜著立在坡面上,隨時準備攔截落石等異物。這種防護網具有韌性高、地形適應性強、耐久抗沖擊的特性,是確保鐵路行車安全的關鍵屏障。因此,定期檢查防護網設備的工況至關重要。
蘇其順和郭鑫俯著身子下坡后,并未直接上網,而是繞到防護網的“反斜面”位置進行攀爬。
被動防護網高達5米,其迎擊面的網眼細密光滑,在重力作用下形成自然凹陷,還會隨著人體的移動像波浪一樣起伏,人在攀爬時難以上手和落腳。在長期的作業(yè)實踐中,工友們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攀爬方法。
“一定要把安全帶的‘雙爪’鉤掛在高處,攀爬的時候注意手腳配合?!碧K其順是大家公認的攀爬作業(yè)能手,攀爬前,他再次提醒工友。
山風呼呼地吹著,兩人背對著坡下的鐵路隧道口,向網面上方緩慢移動。
“身體盡量貼近網面,雙腿蹬緊!”網下的賴長福仔細觀察著工友的每一個動作,大聲作出安全提示。從他的角度向上望去,大網上兩人張著雙臂,仿佛天空中的舞者。
賴長福介紹,像這樣懸空身體攀爬作業(yè),對于作業(yè)人員的身體協(xié)調性、專注力、耐力和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挑戰(zhàn)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工區(qū)會安排業(yè)務骨干幫帶新職工,幫助年輕工友在崗位實踐中錘煉技能。
“網上作業(yè)時,我們把重心落在腳上,這樣就能減少手部的力量消耗,在防護網上掛得更久,檢查作業(yè)就能更加細致。”郭鑫完成作業(yè)后說道。今年25歲的郭鑫回憶起自己第一次上網作業(yè),依舊心有余悸,但在工友們的幫助下,他很快成長起來。
17時30分,工友們結束了當天的作業(yè)。
遠眺哀牢山脈,復興號在山野間馳騁。在“鋼鐵絲路”延伸的地方,這群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巡檢員們盡情揮灑青春,用心默默守護鐵路安全暢通。